根据学院 2021 年秋季线上教学工作方案安排,确保“在线教学,居家学习”期间的教学秩序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,特制定此教学实施方案。
一、组织领导
(一)疫情防控期在线教学工作领导小组
士官教育学院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工作领导小组,指导教师全面做好组织实施工作。
组长: 文洁
副组长:陈钢、孙念恒、沈鑫、刘亚平
成员: 全体军事教员及辅导员
(二)线上教学保障工作小组及职责
1.线上教学技术支持工作小组
组 长:陈钢
成 员:黄史记 沈鑫 刘亚平
工作职责:组织军事教员研讨线上教学流程,培训如何通过钉钉、QQ、腾讯会议等辅助平台开展基于智课堂平台的线上混合教学,并对上课教员开展线上教学技术培训,同时对线上教学出现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。
2.线上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小组
组 长:陈钢
副组长:黄史记 沈鑫
成 员:全体军事教员
工作职责:制订教学计划,组织集体备课,规范教学基本环节;发布教学任务及线上教学内容,开展线上教学及辅导;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测。
3.线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小组
组 长:陈钢
成 员:沈鑫、黄史记、刘亚平
工作职责:检查教师智课堂的教学资源上传情况、线上教学进度、作业布置、在线辅导、课后答疑等情况并形成线上教学质量情况周报。
4.线上学习质量保障工作小组
组 长:孙念恒
成 员:各辅导员及营长
工作职责:以班级QQ、钉钉群为基础,构建线上教学课程群;每天汇总各班级学生线上学习情况数据,在班级QQ群中公布,联系学生及家长,督促学生按时、按质完成线上教学任务。
二、教学组织与管理
1.制定教学实施方案。服从学院教学安排,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期教学计划为依据,结合军事课程特点、教员能力素质等情况,考虑各年级教学内容实际,通过视频会议研讨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,并报学院审核备案。
2.确定教学内容要求。编制前4周的授课计划,军事教员通过集体会议的形式研究调整授课内容的顺序,安排适合线上教学的内容,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完成预定教学任务,努力做到教学内容不缩水,教学质量不降低;任课教员通过教学微信群、QQ 群或钉钉群,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,并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评价。
3.加强教学服务管理。军事教员要加强与辅导员的协同,学生辅导员要积极协助任课教师建立课程教学微信群、QQ 群或钉钉群,做到主动衔接,联系到位,避免遗漏,指导每位学生主动适应新学期的线上教学生活。
4.重视学生思想动态。要突出加强对士官生的课程思政教育,要将专业技能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。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,合理对学生开展疏导。
三、工作要求
一是要高度重视,积极参与。要把此次线上教学工作作为信息化条件下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、深化教学改革、构建智慧教学新生态的重要契机;要积极响应和服从学校安排,以积极的心态、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本项工作中来。
二是要加强学习,提升能力。开展线上教学对教学计划安排、教学组织实施、教学资源建设、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为此,全体军事教员要增强信息化教学建设与应用能力,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形态新变化。提前熟知《智课堂平台操作指引(教师版)》,知晓如何使用QQ、钉钉和腾讯会议等工具进行线上直播。
三是要认真准备,做好预案。要提前对智课堂教学平台的课程进行开课前调试,对远程授课、讲解课件、推送试题、点名抽答、分组教学等互动环节逐一进行测试。要合理运用社会化课程平台优质资源,对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完善。
四是要以生为本,确保质量。要牢固树立“以学生发展为本”的理念,做到关心爱护学生。要加强师生课内外沟通交流,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。要充分利用好“课堂三分钟”开展思政教育和疫情防控教育,引导学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进行线上教学,确保教学质量不降。
五是要科学防护,确保安全。要主动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动态,落实好疫情防控要求。要注意规律饮食,保持充足睡眠,进行适当运动,增强体质和免疫力。同时,要重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,引导学生提高防护意识,做好科学防护。
四、保障措施
1.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
为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,减少疫情对学生学业的影响,教研室要按照“按期开学、分批返校、线上教学”的要求,根据本方案,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工作,做到教师不停教、学生不停学。
2.加强组织协调,做好在线教学工作保障
加强教学资源保障。在线上教学期间,教研室要加强沟通与协调,组织集体备课,确保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满足在线教学需求。
加强教学质量监控。在线上教学期间,教研室主要检查教师的教学进度安排、教学课件上传、作业布置、在线辅导、阶段考核等情况。并实时监控学生学习状况,对在线学习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。
3.加强家校联系,注重学生的健康与成长
加强家校联系。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沟通,确保每一名学生及时获得有关线上教学相关信息,任何学生不得提前返校,学生在家做好自身防护,积极自主学习。
加强学生教育管理。加强疫情防控宣传,防止产生焦虑情绪,做好返校后的教学衔接,确保教学工作有序开展。






